

礼县石桥镇二土村的手工挂面是礼县的特色产品。春节前夕,正是天冷的时候,而这个时间却是制作挂面的最好时机。今天,我们栏目组来到了石桥镇二土村了解手工挂面的制作流程。
一条条垂下的面线,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影交织。据当地的村民介绍,二土村传统手工挂面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其劲道的口感成为周边消费者的必备年货。 上午10点的二土村,随处可见制面人家在院子里支起的面架,5米多高的面架让一条条垂下的挂面如一排银色瀑布,面条特有的香味从鼻尖飘过。我们循味而来,来到了四代传承挂面的王爷爷家里。 王爷爷今年63岁,他们家的挂面已经做了四辈人了,说起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整个挂面的制作工艺吗? 王爷爷:这个挂面先要条划了,盘条,在盘成中条到进棚的时候就只有指头大小,上架子的时候就如同香烟大小了,做挂面时,一天24小时我们只能休息6小时,也就是说制作挂面是一气呵成的过程,一直通过收的揉搓然后上了杆进入仓,紧接着上架经过太阳晒,晒完之后开始切面,中间是不能停止的。 二土挂面从揉面到上架,没有任何机械辅助,使用的是传统竹木工具,整个过程分为和面、划条、盘条、醒面、上竹、进仓、上架等10多道工序,需要接近十个小时,不仅费力气,而且很讲究时机,经验不足就没办法作出久煮不烂、爽滑劲道的挂面。 石桥镇一直以来以鼓励特色产业发展、电商融合发展为村民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土村拥有制作挂面的传统技术,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提供了优惠政策,鼓励更多村民学习制作挂面,扩大制作规模,发展挂面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实现更大经济效益。 二土村支书赵建军 赵建军说:“二土共有240户人,大约有40多户在做挂面,做挂面的手艺是在老一辈手里传下来,最早在这个村上搬来的几户人他们在做这个挂面,然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好像从清朝初期就开始了。” 记者:这个二土挂面是我们礼县非常有特色的小吃了,那么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销售渠道现在是一种怎么样的销售方式呢? 赵建军:现在的销售方式就是户里自产自销,我们下一步打算就是组建一个合作社规模化的生产,以后就是把群众组建起来发展产业。 石桥镇党委书记 桑伟 桑伟说:“我们石桥镇二土村群众加工的手工挂面是老百姓代代相传下来的,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是真正的民间传统纯手工艺。近几年来,二土挂面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生产量逐年增加,今年加工销售的户达40多户,户均产量3000斤,量大的达5000斤,全村的年产量达12万斤,是二土部分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为了把这项传统产业继续扩大,我们考虑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挖掘传统工艺、培养致富能人大户、注册商标、扩大规模,争取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并与有关部门衔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二土挂面走出礼县,走向全国。” 手工挂面制作是个体力活,因其单纯依靠人力,没有借助任何机械,制作过程十分辛苦,可是慢工出细活,他们用最传统的工具,传统的手法在传递着美味,也用传统保护初心。一丝丝一缕缕可口的挂面,不仅是四代传承下来的技艺更包含着人们对于传统的传承和生活的智慧。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为村民们发展二土挂面的产业化解决了后顾之忧,增强了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期待着二土挂面乘着电商的快车道华丽蜕变。
来源:礼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孟小虎 审核:石健英